无尘车间控制尘埃粒子的核心在于 阻断污染源、高效过滤、气流管理和严格管控。以下是系统化的控制措施:
人员管理
穿戴洁净服(连体服、手套、口罩、头套),经 风淋室(风速≥20m/s,时间≥15秒)去除表面粒子。
限制人员数量,避免剧烈动作(减少皮屑、纤维脱落)。
物料与设备
物料通过 传递窗(带UV杀菌或层流净化)进入,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。
设备选用低发尘材质(不锈钢、阳极氧化铝),避免润滑剂挥发。
环境隔离
车间维护结构采用光滑、无死角材料(彩钢板、环氧自流平地面),防止积尘。
产尘区域(如粉碎间)单独设 负压排风,与洁净区物理隔离。
三级过滤组合
初效过滤器(G4):拦截≥5μm颗粒(保护中效过滤器)。
中效过滤器(F8-F9):捕捉≥1μm颗粒(延长高效过滤器寿命)。
高效过滤器(HEPA H13-H14):过滤≥0.3μm颗粒,效率99.97%~99.995%。
过滤器维护
定期检漏(PAO/DOP测试),压差超标时更换(初效≤150Pa,高效≤450Pa)。
安装时确保密封(液槽密封或凝胶密封),避免边框泄漏。
层流(单向流)
A级区(如无菌灌装线):采用垂直/水平层流罩(风速0.36~0.54m/s),直接覆盖关键操作点。
紊流(非单向流)
B/C级区:顶部送风+侧墙回风,换气次数≥20次/h(ISO 5级)或≥15次/h(ISO 7级)。
压差控制
洁净区对非洁净区保持 +10~15Pa 压差,气流从高洁净区流向低洁净区。
日常清洁
使用无尘拖把、粘尘垫清洁地面,IPA(异丙醇)擦拭设备表面。
清洁频率:A级区每班次1次,C/D级区每日1次。
环境监测
在线粒子计数器:实时监测≥0.5μm和≥5μm粒子数(如A级区≥0.5μm粒子≤3520/m³)。
沉降菌/浮游菌检测:定期采样,评估微生物污染风险。
变频调节
根据粒子浓度自动调节风机转速(如生产暂停时降低换气次数)。
智能预警
粒子数超标时联动空调系统加大送风量,并触发声光报警。
验收测试
空态测试:确认过滤器效率及气流流型(ISO 14644-3)。
动态测试:模拟生产状态,验证粒子控制稳定性。
标准符合性
药品GMP:A级区符合ISO 5级,B级区背景ISO 7级。
电子行业:Class 100~1000(对应ISO 5~6级)。
粒子数突然升高:检查过滤器是否破损、人员操作是否规范。
沉降菌超标:增加消毒频率,核查洁净服灭菌效果。
通过以上措施,无尘车间可稳定控制粒子浓度,满足生产工艺和法规要求,关键区域(如A级区)粒子浓度可控制在近乎零污染水平。